“‘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會計標準、會計人才等存在的差異,就好比是全球的鐵路,有寬軌、有窄軌,也有標準軌,當貨物從一個國家運至另一個國家時,必須卸貨、再裝貨,無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鄙虾視媽W院院長李扣慶用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告訴記者“會計基礎設施”建設的急迫性。
在李扣慶看來,推進會計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應該是“一帶一路”合作題中應有之義,會計界責無旁貸。
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硬支撐”離不開“軟助力”
事實上,基礎設施具有先行性和基礎性的特點。它所包含的公共服務內容是其他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順利開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礎。但從不少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實踐來看,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往往集中于交通、能源、通信等“硬基礎設施”,而對保障經濟活動順利運轉的會計、稅收、金融、法律等“軟基礎設施”關注不夠。
“在很大程度上,‘硬基礎設施’在建設過程中離不開‘軟基礎設施’的支持。更進一步講,如果‘軟基礎設施’嚴重落后,交通、能源等‘硬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也將面臨嚴重掣肘?!崩羁蹜c說。
李扣慶是國內首次提出“會計基礎設施”概念的學者。在他看來,會計作為財政乃至整個財經工作的重要基礎,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國家間商品、服務貿易、資金融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會計信息的質量不僅影響到微觀主體的投融資決策和宏觀數據的準確性,還會影響到跨國交易的便利性和成本。
“加強‘會計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展水平提升不可或缺的前提。一個健全的‘會計基礎設施’體系能在很大程度上將促使一國經濟行穩致遠?!崩羁蹜c告訴記者,具體而言,“會計基礎設施”包含3個要素:會計準則體系、會計監管體系和會計人才體系。其中,會計準則體系是對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規范,其目的是提高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統一性、真實性和可比性;會計監管體系是以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為目標,由政府、社會等多種力量組成的對會計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的體系;而會計人才體系則是準則制定、完善、執行及會計監管的基礎和關鍵。
夯實基礎,“中國經驗”值得分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會計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高速增長保駕護航。早在1995年6月,在研究注冊會計師培訓中心(國家會計學院前身)建設的現場辦公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同志就指出:“這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奠基,是極為重要的事情之一?!?/p>
2006年,中國發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并自2007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大幅提升了中國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促進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已經與歐盟所采用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等效。
政府有關部門還在持續針對國際、國內新形勢的變化,繼續研究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使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
與此同時,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全面施行《政府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制度》。
在會計監管方面,我國《會計法》明確了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的“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政府監管的體制和運行機制,厘清會計監管思路,明確各監管機構之間的權責范圍,避免重復監管,有效降低監管成本和會計風險。
在人才培養方面,通過建設國家會計學院等多種舉措,整合全社會資源,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會計人才培養體系。財政部于2010年出臺了《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指導會計人才培養實踐,對會計人才梯隊建設進行了系統、長期的謀劃。
“綜合來看,中國在會計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袊涷灐档梅窒??!崩羁蹜c自豪地說。
聚焦中亞現狀,會計基礎設施亟待提高
李扣慶對中亞地區國家會計基礎設計建設也同樣關注。對于當前中亞地區國家的會計基礎設施現狀,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于今年攜手中興新云服務有限公司和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依托“一帶一路”會計研究中心,聚焦中亞國家的會計基礎設施問題開展了課題研究。
研究表明,部分中亞國家會計基礎設施已然趨于老舊和薄弱。且由于國情的差異,各國會計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差異較大,聯通性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國本身的經濟發展以及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然而,隨著中亞各國更加深入地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本地經濟更加融入到區域和全球化經濟發展之中。為了能更好地和國際接軌并吸引外國投資,近年來中亞多國均在積極采取各種舉措,加強會計基礎設施建設。
李扣慶告訴記者,在會計準則方面,許多國家已經或正在開始采納國際會計準則或與國際準則趨同,但是在采用或趨同的模式以及進展上還存在較大差異。在會計監管方面,許多中亞國家也在不斷加強監管和治理,制定或完善會計法、審計法、公司法以及其他相關法規,以此來增加監管力度和幅度,但部分國家的會計監管仍有待加強。
而就中亞國家的會計人才培養方面來看,李扣慶也指出,盡管部分國家已經通過加強會計專業機構建設、完善會計教育體系、組織專業培訓、參與國際交流等措施加大了財會人才培養力度,但在許多國家仍面臨很大的挑戰。
“在許多中亞國家,一方面,合格的會計和審計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另一方面,在大學會計、審計教育中仍缺乏良好的教學師資和與國際接軌的教學資料。不少國家仍然使用前蘇聯的財務制度進行會計教學,難以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崩羁蹜c說。
構建人才網絡,促進“一帶一路”互聯互通
中亞區域是連接歐洲和亞洲的陸上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樞紐,擁有特殊的戰略地位。中亞地區多個國家均是“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的重要合作伙伴。與中亞各國的合作也是我國對外經濟交往與合作的重點之一。
1996年,亞洲開發銀行倡議建立的“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機制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和直接投資合作?!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則為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隨著中亞各國致力于推動本國經濟、調整產結構、提高生產技術、優化投資環境,更加深入地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之中,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正在積極“走出去”,這將為中國和中亞國家的財會行業從業者及相關專業人士帶來諸多機遇和挑戰。
“加強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在會計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將有助于幫助中亞國家加強會計領域能力建設,增進中國和中亞各國會計精英人才的理解和認同,構建人才網絡,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有利于進一步夯實中國與中亞地區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會計基礎設施,加強在政策和規則標準對接方面的軟聯通合作。這也是我們與中亞學院、亞行以及ACCA共同發起‘中國-中亞會計精英交流項目’的主要目的?!崩羁蹜c說。
加強交流,搭建國際化交流平臺
目前,在財政部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中亞會計精英交流項目”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第一期集中研討交流于12月16日至20日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舉行。該項目得到了中亞地區各國的積極響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格魯吉亞等10個國家都選派了會計準則制定部門、會計監管部門或實務界的專家參加交流,國內部分有國際化業務的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也選派了財務負責人和合伙人參加交流。
記者了解到,第一期集中研討將通過組織專題講座、各國經驗分享、企業現場教學、在線交流等活動,圍繞會計基礎設施建設、會計準則發展與協調等問題進行深入、持續的交流和探討。同時,此次研討活動也將搭建我國國際化會計人才與中亞各國會計精英的交流平臺。根據計劃,項目還將于明后年分別在中國和中亞國家繼續舉辦集中研討活動。
“我們希望匯聚多方面力量,加強相關研究,共同搭建中國和中亞各國會計領域知識分享和交流的平臺,構建具有區域和國際化視野的會計人才網絡,加強各國會計基礎設施建設和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崩羁蹜c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