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國國際美博會創始人馬婭女士以她和已故丈夫麥保爾的名義,將一萬件僑批無償捐贈給嶺南金融博物館。她說,希望這些承載著中國人誠信、堅毅、勤勞的物件,能夠在專業的文博機構中得到更好的利用,豐富嶺南文化內涵。
正像這一萬件新入藏的僑批所體現的那樣,廣州的“城市文化資源”近年來在快速地擴容、增加、完善,廣州作為一座文化之城的整體形象愈加清晰。
文化豐茂,經濟繁榮,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老百姓。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廣州在文化領域的作為,具有深遠影響、廣泛輻射。
打響四大文化品牌
讓傳統文化底蘊活起來
“十三五”期間,廣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大力實施《廣州市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行動方案》,扎實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文化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在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為“十四五”文化改革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非遺是廣州城市的文明印記。
12月4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了三條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游”位列其中。線路集納了蓮香樓、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華林玉器街、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沙面歷史文化街區、珠江紅船、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中山紀念堂、海珠廣場、花城廣場、廣州塔、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沙灣古鎮、長隆度假區等廣州頂級文物古跡和文旅資源點,有老街巷,有新城區;有大遺址,有手工藝;有海絲往事,有革命風云;有超級工程,有自然山水;有厚重的歷史,有平凡的生活……它就像一份精編版的城市指南,向人們展示著廣州文化的多元樣貌和豐富肌理。
“我有親戚住在珠江帝景,他說一到周末,看到的都是來看廣州塔的外地人!”一位政府基層工作人員對記者說,言語中,透著掩不住的興奮。
曾幾何時,“滿城星星,沒有月亮”被用來形容廣州的旅游資源。其實,廣州不是沒有好的文化資源。作為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這座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不僅豐厚,而且兼具很多內陸名城所沒有的海陸雙重視野。這種視野在今天的全球化、國際化環境中,尤顯珍貴。
如何把豐厚的資源變成具備可持續輸出能力的優質資產,是廣州在“十三五”期間著力的重點??傮w而言,就是加強保護開發,讓傳統文化底蘊“活”起來,打響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讓傳統文化不斷煥發出時代光彩,廣州嶺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進一步突顯。
深掘“嶺南文化”內涵
讓“廣州味”成為城市名片
“華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楊匏安的故居,如今已經成為廣州城內最具吸引力的紅色文化“打卡點”。這是一個在省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激活廣州“存量”文化資源新活力的典型范例。獨立運作不久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剛剛入選了全國紅色旅游經典發展案例。它們讓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發展等重要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目前,在這座英雄城市里,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建設進展順利,中共三大陳列館改擴建工程、東園文化廣場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廣東省農民協會舊址等一批修繕保護工程完工。成立中共三大研究中心,推出《中共三大與大革命運動叢書》,開辦6個“紅色講堂”,設立10個思政課教學點,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等一批紅色題材文藝創作受到中宣部肯定。全國紅色旅游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圓滿完成,6條“不忘初心紅色傳承”旅游精品線路漸入佳境……在廣州品讀紅色文化,感悟先輩精神,已經成為當下的風潮。
廣繡作品
“十三五”期間,廣州編制了全市歷史街區保護規劃,出臺了廣州市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發展規劃和荔灣區實施意見,完成了恩寧路、沙面等6大片區活化保護,推動荔枝灣景區、“泮塘五約”等歷史文化街區升級改造,打造獨具嶺南水鄉風情和廣府文化精髓的“廣式生活體驗區”,讓廣州千年商都、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得到整體提升。
近幾年,越來越多能體現地道“廣州味”的文化資源得到更加細致的規劃和照料,于是我們看到,26處歷史文化街區被納入全省保護名單,永慶坊掛牌國家4A級旅游景區,牽頭海絲申遺也取得成效,澳門正式加入申遺城市聯盟,擴大聯盟城市總數到26個,基本完成海絲史跡點本體保護和環境整治。
廣州是最早啟動了非遺搶救和保護系統工作的城市之一。不久前,《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正式公布,讓代表性項目開展、傳承人認定等一些關鍵問題有了可憑依的抓手。廣州也已基本建立起國家、省、市、區四級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保護體系。廣州還大力推動非遺“回到生活中去”?!皫X南之窗”文旅融合項目不但形成了“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這樣的高水平特色品牌,也吸引了“潮墟”這樣讓年輕人玩非遺的項目扎根。正如中山大學教授陳煥文說:“吸引了年輕人,非遺才有希望”。廣州還成功創建1個省級非遺生態保護實驗區,“廣繡進校園”“中醫藥文化進校園”2個項目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案例。而在永慶坊設立的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引入10位非遺傳承人建設集非遺展示、傳承、體驗、培訓于一體的大師工作室,亦有效引導了非遺資源的活化利用及創新發展。
讓文化真正“為民服務”
讓市民隨時隨地享受生活
粵劇藝術博物館、南漢二陵博物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廣州報業文化中心……這一連串當下在普通市民中已經聲名赫赫的重大文化基礎設施,都是這幾年才剛剛拔地而起的“新面孔”。廣州圖書館是全國客流量最大、綜合服務效能最高的圖書館之一。此外,省級重大標志性工程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落戶廣州并開工建設,廣州美術館、廣州文化館、廣州粵劇院等市“攻城拔寨”項目穩步推進,可以想象,不久的將來廣州將有更龐大的公共文化空間儲備,來滿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廣州基本建成“圖書館之城”“博物館之城”,全市每萬人擁有室內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515.78平方米,全市通借通還公共圖書館246個、圖書服務網點1566個,各類博物館(紀念館)61家,構建起華南地區最完備的重大文化設施體系。
舞劇《醒·獅》
一票難求的廣州大劇院和星海音樂廳,更是見證了近幾年廣州高端文化需求的爆發性增長。廣州大劇院躋身“世界十大歌劇院”,每年上演各類知名作品、演出近400場,先后成功引進《劇院魅影》《阿依達》等世界經典劇目。廣州出品的一批文藝精品也適時出現,取得了口碑和效益的雙豐收。舞劇《醒·獅》獲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和第十六屆中國文華獎提名獎,電影《點點星光》《掬水月在手》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芭蕾舞劇《浩然鐵軍》入選“荷花獎”終評,雜技《升降軟鋼絲》榮獲第41屆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廣州故事》等9部作品獲得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斗啊獜V州海上絲綢之路千年紀實》等60多篇文集作品完成創編,150余件美術作品入選國家、省和市級重要美術展覽……它們不但證明了廣州文藝創作的雄厚實力,更是廣州讓文化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實際作為。
在廣州,看高水平文藝演出不一定要去大劇場,家門口時不時就有。每年推出的“羊城之夏”廣州市民文化節、文化進萬家等文化惠民活動超過2萬場,“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成為促進城市“新民俗”發展的重要平臺,迎春花市、廣府廟會、“波羅誕”千年廟會、乞巧文化節等特色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為基層群眾提供了豐盛的文化大餐。
強化文化市場競爭力
以新業態推動產業升級
近年來,隨著廣州城市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文化的面貌也愈加多彩。反過來,豐富濃郁的文化氛圍,也促進了部分新業態的產生和發展,進一步增強了廣州的城市競爭力。
廣州通過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定期開展穗港澳文化旅游部門高層互訪,連續五年舉辦“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活動,扎實推進人文灣區建設。與深圳簽訂文化旅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初步構建起文化建設“雙城聯動”的良好格局?!白x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財富》廣州國際論壇、廣州亞洲美食節、廣州國際創新獎等多場國際高端會議節展,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國國際漫畫節、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等重大國際文化盛會,成為講好廣州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的重要平臺。廣州還推動一批國際組織設立分支機構,世界生態設計會議永久落戶從化生態設計小鎮,聯合國技術銀行生態設計促進中心落地廣州。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穿粵·西關》首秀。
廣州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期間49項文化體制改革任務,全面實施《關于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初步形成覆蓋文化產業各領域的政策體系。文化體制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廣州文化發展集團即將落地組建。目前,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達2826家,居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第三?!笆濉逼陂g廣州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3%。2020年上半年規上文化企業逆勢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3%,全年增幅預計在7%~9%。
廣州的數字文化已經成為超千億級產業,文化裝備制造業居全國領先,舞臺燈光、音響產值約占全國一半??峁?、荔枝等網絡音樂企業,YY、虎牙直播等網絡直播企業均為行業巨頭。廣州的電競產業正以“廣州速度”在快速形成規?;l展。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綜合體。全市共有文化產業園區220多家,其中國家級園區(基地)16個,省級園區(基地)10個。廣州高新區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國(廣州)超高清視頻創新產業示范園區設立,證明了廣州“4K+5G”的突出競爭力,廣州誕生了首個國家廣電標準(AVS2)應用示范社區堅真花園、全國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成功培育全國首批4K電視網絡應用示范社區,預計2020年廣州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廣州國際媒體港獲批國家級廣告產業園核心區,園區產值超過500億元;勵豐文化獲國家級示范基地,花果山特色小鎮獲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區創建資格。中宣部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為大灣區發展增加強勁動力。廣州開發區是國務院批準的唯一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域,目前,該區通過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有1221家,共有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0家、優勢企業71家。
廣州“一報一臺”市屬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搭建起全媒體“策采編發”平臺與融合傳播矩陣,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微社區e家通”、南風窗智庫、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以及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城市交換云平臺”“花城+”“花城FM”等一批重點融媒項目傳播力影響力日漸提高。融媒體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掛牌成立全市11個區融媒體中心,市級技術平臺和客戶端“新花城”運行良好。
未來,文化軟實力將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笆濉逼陂g文化領域的諸多創新突破,令廣州搶占了下一步發展的先機。(廣州日報)